山东是农业大省,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升,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6497,农业生产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。山东省水利科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、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水利分团团长杜贞栋说,近年来随着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减少,农业节水用于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水次数潜力变小,且生活、工业及服务业争水,进一步压缩了农业用水的比例。他表示,未来山东还应大力推进农业综合节水,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,以当地水土资源禀赋为条件,以水资源优化配置、传统节水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为基础,依托生物技术、数字技术、智能装备和新材料等,构建起精准用水、科学用水、高效用水的新型农业用水体系,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、社会、生态、环境、管理效益。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节水工作的新要求。“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节水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、高效能、高质量及绿色低碳等方面,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推动节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。”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文刚介绍,目前在节水领域,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,比如利用智能水表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,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,实现对水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调度,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等。
当前,全国各地正加快发展节水产业,在山东,已有节水产业企业1.2万余家,初步形成“双核两翼、多点支撑”的节水产业布局。“这对于促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、构建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。”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主任张清勇说。未来,各地还需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,聚焦农业节水增效、工业节水减排、城镇节水降损三大领域,持续完善节水产业发展政策、标准、优培、市场、创新五大体系,加快推动节水产业发展。
备案号:京ICP备2024050808号-2联系电话:15811512873邮箱:576030584@qq.com